您的位置: 中国软件网> 快讯 >

中原科技学院构建新时代高校美育育人新生态

2024-07-01 11:31:34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等学校美育工作,近年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第一,明确新阶段。2019年教育部首次以“新时代高等学校”命名提出切实加强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第二,赋予新使命。2021年中宣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件,要求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第三,确定新目标。确定2035年形成多样化高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学校美育体系的工作目标。

中原科技学院美育工作明确以提升让学生“带得走”的审美态度和技能为目标,形成在“新时代”美育理念下的“1245”育人模式,通过“第一·二课堂”和“社会服务+X”的两条途径,构建“理论、实践、应用、评价”四个支撑体系,夯实“审美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五观教育成效。切实把美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创健康、和谐、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高校美育教育新生态。

一、“一核”主线 目标并进 普惠推进美育新使命

中原科技学院一直注重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美育体系。

(一)打造中原吟诵育人品牌

吟诵艺术是古人对汉语诗文传统诵读的一种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将吟诵品牌育人建设做为学校综合素质和能力双优的人才培养特色,师资团队以专职骨干教师为主,同时兼聘校外古乐演奏家、民俗学家为学术顾问和兼职教授,吟诵团员选拔秉承“热爱 积极 开放”的原则,严格执行淘汰和补位相结合的竞争机制,保障该品牌团队的良性运转。

校吟诵团参加“中国·郑州拜月祈福大典”剧照

(二)强化文化品牌育人功能

通过校级艺术团、文化节等品牌建立,内容挑选《诗经》《楚辞》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来教学、演绎,并致力于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传承与创新,塑造育人品牌扩大社会传播效应,立足新时代使命,将传统吟诵从发声、旋律、表演等方面进行艺术形式创新,坚持育人、社会双重效益,塑造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中国艺术形象,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2024.05 中原科技学院第一届吟诵文化节 吟诵实景表演

二、“二径”协同 强化实践 扎实推进美育大改革

(一)第一·二课堂

第一课堂首先要在理论+实践教学改革上下大功夫,挖掘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在普及艺术课堂中提升育人质量。其次,推行美育分层分类教学改革,依托调查问卷、分组、分项实践表现,分化、整合出若干个艺术实践班,来进一步实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分、学时相互对换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再次,实施美育“讲座式”重大教学改革,力图从单元课程做起实现质量飞跃,打通学科壁垒,相互学习,互通有无,成就“美术/音乐教师”到“美育教师”全科教学的转变,走好一条稳扎稳打的教改路线,取得更优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美育工作建立“学、训、展、行”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学即学习行为,训即实践训练,展即艺术展演,行即服务行动,建立合唱团、军乐团、吟诵团、舞蹈团、室内乐团、书法社、美术社“七大”校级特色艺术团体,每年度引进、参与高水平展演达数十场次,并进行校大学生艺术展演、吟诵文化节、合唱节、书画作品展等各级各类艺术文化活动,在强化学生艺术实践技能基础上,同时服务校内外师生文化艺术生活。

《美术鉴赏》第一课堂教学改革,分组实施扎染艺术实践及学生作品展一角。

2023.06 校美育范式改革汇报音乐会剧照

(二)“社会服务+X”

中原科技学院发挥高校美育带领作用,持续每年深入老年大学、社区基层、特殊学校、企业单位等开展美育社会服务工作。2023年,在河南省教育厅组织实施全省乡村中小学“以美育人 向美而歌”合唱培育工程项目中,

2024.06 省教育厅授予我校首批乡村中小学合唱培育工程帮扶高校

中原科技学院作为省教育厅第一批入选高校坚持以展促教,依托合唱专业师资,立足校园,加强指导,因地因校制宜,打造乡村中小学品牌合唱团,帮助学校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格局。在项目执行的一年间,共赴定点帮扶的长垣市南蒲街道中心学校和获嘉县亢村镇第一初级中学实地教学近50次,最终圆满完成2024年河南省教育厅合唱培育项目全省展演活动,并分别荣获当地中小学艺术展演合唱组一等奖。

2023年-2024年 我校教师团队深入乡村开展合唱教学场景

三、“四支”结合 优化完善 闭环推进美育新模式

中原科技学院构建“理论、实践、应用、评价”四个支撑体系的社会实践课程,形成人才培养“理论-社会服务”的闭环美育新模式,其中,《音乐美的实践与传播》课程于202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

(一)理论教育

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针对“艺术实践班”进行系统的基础知识讲授,建立基层服务和社会展演两大团队。

(二)实践训练

根据课程分组来分配实践教师,以“集中”到“小组”的授课形式进一步确定实践选题,特别鼓励生生、师生原创作品来进行合作训练。

(三)实践应用

实践导师带领团队深入开展基层教学、宣讲服务,传艺术之美,助乡村振兴。借助受邀政府或地方参与庆典、快闪等活动,展教学之果,显师生之德。

2023.06 受邀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文明办等单位举办的非遗悬针篆作品展示活动,2022级英语专业学生现场书写悬针篆。

2023.05 公共艺术中心赴商丘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美育社会服务实践活动。

(四)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4+6”评价模式,建立侧重基础技能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同时会组织学生交流座谈,重点分析分目标达成情况,成为该课程提升教学成果的重要举措。

四、“五观”育人 砥砺共促 全力推进美育新生态

学校坚持以优秀音乐文化为导向,注重人才培养的“五观”教育,艺术带给师生的感动和自豪,是做为高校美育工作交上的最好答卷。

在近3年学生问卷调查中受到一致好评,教学质量评价连年优秀。近年来,共签署美育实践教育基地5个;师生原创大型吟诵剧《星辰心梦·东坡传》获“省第十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一等奖、省教育厅“黄河戏剧奖”三等奖及表演单项奖3项;指导校合唱团获省教育厅“教育系统合唱比赛”一等奖;2024年完成省教育厅“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理论-实践混合范式高校美育模式创新与实践》,同时在河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共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实现了学校艺术类奖项的重大突破。美育教师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美育教育将秉承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的使命,紧扣时代脉搏,以“品学通、艺理通”的标准要求,以“新工匠精神”的师风学风,以“艺术服务人民”的教育旗帜,用情用力地面向学生及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民族精神,为新时代强国锻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和形成健康、和谐、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高校美育教育新生态而努力。(文/宋丽娜

文章系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理论--实践混合范式高校美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编号:2021SJGLX319)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890 5783@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中国软件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