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软件网> 快讯 >

安财学子三下乡:汇聚青春力量,赋能稻鳖共养

2024-08-27 09:01:37   

7月16日,安徽财经大学“弦耕不辍”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白龙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当地特色生态稻鳖共养基地为着力点,深入探寻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小农户与大产业的耦合路径。

据相关介绍,白龙村以优质粮食生产为主要业务,因地制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白龙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也吸引更多青年扎根乡村,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安徽锡登农业科技稻鳖共养基地负责人潘军杰作为“90后”新农人,正“躬耕”于家乡的热土,吹响着产业促发展的嘹亮号角。

天朗气清,实践团成员在村支书的引导下走进稻鳖共养基地。秧苗绿油油地生长,田垄两侧的果树形成一方绿荫,甲鱼育苗池、亲鳖池、产蛋房合理布局,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耕地利用率负责人潘军杰在基地工作站接待实践团成员,在村支书的主持下,实践团成员正式开始采访工作。

IMG_256

(图为潘军杰接受实践团采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彤彤 供图)

从轮滑场地到广袤田地

潘军杰毕业于淮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2年至2019年期间专职从事轮滑行业,在2017年轮滑团建时偶然见识到稻鳖基地,就此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在2020年之前并未放弃轮滑事业,先让父亲在家乡承包几百亩田地进行养殖。但是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甲鱼的四处逃逸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于是潘军杰在2020年4月决定辞职回家专职发展基地,创业初期也面临着甲鱼逃逸偷盗,资金短缺,短期收益甚微等多重难题。但是通过一年的外出学习与政府委派的农科院专员指导,潘军杰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基地防逃措施在不断地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自建‘亲鳖池、产蛋房、孵化房、育苗池’等专业鳖苗养殖孵化基地,年可产鳖蛋5万枚,孵化鳖苗近3万只,能完全实现鳖苗培育的自主化。”短短五年,潘军杰已从稻鳖共养的“门外汉”成长为真正的行家里手。

IMG_257

(图为稻鳖共养基地甲鱼育苗池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鲁雨彤 供图)

从起步新农人到发展带头人

据了解,一田多收的稻鳖共养基地不仅促进当地生态循环,更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随着鳖苗产量的增加,潘军杰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外,更带动周边的村民一起养鳖致富。采访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跟随负责人参观养殖基地,了解稻鳖生态循环机理。“现代农业更加重视初加工,无人机播撒技术极大地节省人工成本,高效促进发展。”实践最后,潘军杰老师以自身经历为实例,向实践团成员讲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以及如何以新农人的身份教老一辈庄稼人推陈出新。潘军杰表示,未来会加大宣传,组建专业的稻鳖共养合作社,带领乡亲种好粮,养好鳖,打造特色品牌。

“大学生走进乡村,在专业学习之外了解相关农业知识,无疑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思政课。”白龙村村书记刘贤东高度肯定本次实践活动。

“从前觉得青年与农业相互割裂,这次社会实践探访稻鳖基地,看新农人逐梦田野,让我感受到农业大有可为!”实践团成员朱彤彤兴奋地说道。

IMG_258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欣妍 供图)

据悉,铭传乡白龙村将深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飞+政府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鼓励更多的生态种植企业、生态养殖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形成一个个拥有磅礴生机的特色产业,以产业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垒切产业平台,赋能乡村振兴。(通讯员 王奕静)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890 5783@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中国软件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